一定有一種愛強烈的讓你活下去:《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即使他已經擁有了名聲與金錢,但他仍舊相當努力「成為自己」。


關於哈利波特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私自認為這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IP之一。

不管是電影、遊樂園、周邊產品等,J.K.羅琳成功打造了一個魔法世界。在那裏允許大家可以天馬行空的胡亂思想、胡亂揮動一根樹枝(好吧,其實是魔仗)下咒。

我對哈利波特的認識起先來自電影。

小時候父母很喜歡帶我去電影院,記得我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料理鼠王》,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則是我從小看到大的成長記憶。我的童年可說是跟著劇中人物成長,那是一部有趣的電影(雖然拍到後面有點過於黑暗與炫技)但不得不說,電影仍舊呈現了許多高難度的畫面。

回到主題,關於《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我想以兩種角度切入討論。其一是關於故事內容,其二是關於作者本身。

首先,關於故事內容則是相當簡單,一個長期受到家暴?!的瘦弱男孩其實是來自魔法世界的巫師,他在現實世界(也就是麻瓜世界)是個平凡到不行的小男孩,然而就在他十一歲生日當天,奇蹟(海格)突然降臨告知他
「你是一名巫師啊,而且還是個了不起的巫師。」

這應該是所有平凡人每日都在幻想的場景吧,期待著某一天被名為「奇蹟」的人或物召喚。

好吧,既然奇蹟不會出現在你我身邊,那麼就讓哈利去完成你的夢想吧。

哈利從麻瓜世界進入到魔法世界後瞬間成為大名鼎鼎的「傳奇人物」和巨萬富翁。

簡言之,就是一下子擁有了金錢與名聲。這簡直堪比美夢成真。但是哈利並未真正看重這些,他在乎的是關於他的身世、他的父母以及「那個人」。

或許大家會覺得哈利一定還太小,所以並不知道金錢與名聲有多重要。然而,這卻意外地暴露了一種幼童看待世界的眼光。哈利無論是在麻瓜世界還是在魔法世界他從未忘記自己、從未迷失自己。

即使他已經擁有了名聲與金錢,但他仍舊相當努力「成為自己」。

就像故事中的「意若思鏡」它可以映照出一個人的慾望。哈利卻只在鏡子中看到自己和家人站在一起。

在哈利心中,家人才是他真正一直無法忘懷的追求。

就像到了故事最後,眾人在尋找的魔法石掉入哈利口袋中。證明了哈利心中並無貪念,他不盲目追求那些世人(不管是麻瓜世界還是魔法世界的人)所嚮往的東西(財富與長壽)。

說到這感覺有點像是心靈雞湯(XD)

不過,其實J.K.羅琳的創作核心也就在此。接下來就進入第二部分關於作家本身的討論。

J.K.羅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一個單親的母親帶著女兒靠著失業救濟金勉強過活。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下完成了《哈利波特》這本小說竟意外造成全球轟動,她從此變成全英國數一數二的有錢人。

看來,J.K.羅琳本身的故事都要比諸多小說精彩了。

她精彩的人生背後可是經歷了許多年的低潮。

但始終支撐她勇敢創作下去的動力恐怕就是「愛的力量」。

每次我在看J.K.羅琳的作家簡介時都會想,作家最怕的不是自己吃苦(因為某些時候寫作反而會帶來快樂),他們往往最怕的是自己害的深愛的人受苦。

為人母的堅強使得J.K.羅琳創作了《哈利波特》。而故事中的哈利波特也正是因為母親莉莉堅強的愛所以生存下來。

鄧不利多說:「如果說世界上真有一件佛地魔所無法了解的事,那必然就是愛了。」
彷彿也是J.K.羅琳要透過《哈利波特》告訴讀者:

一定會有一種愛強烈到讓你可以活下去,被強烈的愛過會永遠有著保護的力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