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如果有人錯了,那個人八成就是自己:亞當·格蘭特《逆思維》

 

科學思考偏好謙遜勝過驕傲,懷疑勝過確定,好奇勝過封閉。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亞當·格蘭特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2/07/04 


前言

 
雖然知道這本書已經夯到不需要我推薦,但我還是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看這本書之後的感想。首先一定要提的就是,我很少有喜歡特定的作家,大多時候選書都是看內容,覺得內容有料、有趣就會買,但亞當·格蘭特還真是讓我打破了既定的挑書方式,改成只要有他出的書就一定買。
 
之所以會那麼欣賞亞當·格蘭特是因為我真的把他所有的著作都看過了,包括他和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就是合著的《擁抱B選項》我都有看過。每一本都精彩有料,每一本都很值得二刷。

👉對《擁抱B選項》感興趣的請看這裡:http://weiread.blogspot.com/2019/11/b.html
 
我特別喜歡亞當的研究與觀察,更喜歡他的行文風格,輕鬆幽默但又極具意涵。身為心理學家,他非常善於說故事,並且用故事帶出他的論點,絲毫沒有半點冷場,讓人總會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期待他每一次的作品。

作者亞當·格蘭特


 

直覺真的可靠嗎?


假如你現在剛寫完考試卷,然後你開始懷疑某題的答案,這時你發現自己還有一些時間,你會選擇堅守本來的答案,還是改成另一個呢?
 
大多數的人都會說,改掉的一定都是錯的,第一直覺往往才是最準的。但事實上,已有研究顯示,大多數修訂後的答案都是從錯的改成對的。
 
很難相信對吧?
 
如果你過去也是一直抱持著第一直覺最準的心態,那麼這本《逆思維》你就非讀不可了。因為這本書會告訴你,帶著既定的框架看待所有事物,那會需要背負著超高風險去承擔可能犯下的種種錯誤。
 
書中有提到,有一群精銳的荒野滅火人員在一次任務當中遇到相當棘手的大火,當時隊長立刻下令帶領隊員撤退,沒想到火勢竄起的速度太快,快到幾乎都要燒到隊員身後,於是隊長做了一個非常反常理的舉動,就是點燃火柴朝前方扔去,當時隊員們都看傻了,大家想的是,隊長一定是瘋了,怎麼會在被大火燒到背後時,又在前方燃起另一把火?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隊長其實是在製造一場逃生火,他把前面的草叢燒光,清空了火勢燃燒的區域,所以他可以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內靠著朝地面的氧氣逃過一劫。只可惜,還是有不少隊員因此罹難。他們當時並沒有遵從隊長的命令朝逃生火走去,因為他們在是用慣有思維在思考整個逃生路線,他們知道自己要做的是逃離大火,而不是朝它跑去。

隊長的做法遠遠超出他們能理解的範圍,也超出所有一般人的慣有思維,所以他們選擇按照平時的反應,四處逃竄,卻不幸罹難。



當然,在面對荒野大火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很少人能保持冷靜的做出理性的選擇,因為我們固化的大腦並不擅長做這些。所以這也就是「逆思維」之所以重要的地方。
 
逆思維,顧名思義就是要你轉換一種思考方式,改變舊有的思維,重新再想一遍。聽上去好像很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相當稀少。所以亞當才會特別撰寫這本書,目的就是要點醒各位,別再使用慣有思維思考所有事,你需要重新思考,才能逃離固有的思維陷阱。


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無知比知識更常招來自信。」
 
其實我們人類很奇怪,總容易高估自己會做的事,就好比你問某些人開車技術好不好,大多數的人都會說,非常好。但事實上卻和想像中的相差很多。又比如你問這個人的EQ高不高,絕大多數的人也會認為自己的EQ很高,但事實上他們都在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為了避免高估的情形發生,我們需要學習將自己轉化為「科學家模式」。
 
所謂科學家模式不是要你真的變成科學家,而是要你截取其中的精神。就像作者所說的,「科學家並不只是一份職業,它是一種心境⋯⋯我們進行實驗已進行假設並發掘知識。」簡單來講,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不是知道就是了解,也不是所有了解都是正確。只有保持這樣謙虛的心態,你才會對自己所知保持敬畏與警惕的態度,這樣也才會不斷更新思維讓自己進步。



 
 

結語


身為亞當教授的忠實讀者,我還真是從他的所有著作中看到一脈相承的論點。特別是對於成功者、成功人士的調查,想要成功基本上的關鍵不外乎和擁有一顆開放且彈性的心相關。
 
就好比他第一本著作《給予》中寫的,相較於總愛從他人身上取得獲利的索取者或是講究公平的互利者,經常給予奉獻的人往往才是最大贏家。至於怎麼樣給予奉獻,要奉獻到什麼程度才不會被其他人利用,如果你感興趣,別忘了將這本書也一同找來看喔。
 
其實,繞出書籍的內容,我還有非常想分享的一點,就是關於亞當教授的行文架構。就《給予》、《反叛》和《逆思維》這三本書而言,它們的共通性就是都會在書籍開頭詳細寫出撰寫這本書的目的,比如《逆思維》的開頭上面是寫,「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探討重新思考如何發生。」而《給予》的開頭則是寫著,「這本書的重點是要闡明『給予』的好處和風險。」
 
這其實就是論文的基本架構。在一開始告訴你,我要解決什麼問題,我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一個章節一個論證的說明。非常建議現在有在寫論文或是有在撰寫非虛構寫作的人多多學習他的寫作方式與架構。
 
另外,一定要提到的就是亞當的著作中非常善用角色分類來為自己的論點做釐清與介紹。比如《給予》中就有提到關於給予者、互利者與索取者這三種角色。

而在《逆思維》中,他也有提到大多數人在思考與談話的時候會陷入三種角色,分別是宣揚自己理念的傳教士、批判他人思維的檢察官和爭取他人認同的政治人物。這樣一舉例,就會瞬間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涵就清楚很多。所以我一直都覺得亞當的著作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他非常擅於用生動的類比和故事感動人心,引起讀者共鳴。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精華講解以及我閱讀完後的反饋,如果你也有看過這本書,歡迎留言與我交流喔。
 
我們下週再見吧!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