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忍不住發脾氣?種市勝覺《可以生氣,但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當你選擇不生氣時,生活會發生不可思議的巨大變化。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種市勝覺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29

前言

這本書是來自我合作的平台「耳邊說書」所推薦,雖然我平常是沒有在關注情緒管理相關的書籍,但這本書因為有著直白的書名,反倒容易讓人好奇它裡面所闡述的內容。

關於發脾氣、生氣以及管理情緒,市面上有很多類似的書籍,但這本書特別的是,它並不是告訴你不能有任何脾氣,因為該生氣、想生氣還是可以生氣。但重點是不要讓「生氣」變成你的習慣。更精準的來說,是了解怎麼主動地選擇不生氣。



你為什麼會生氣?

作者根據觀察,認為容易造成我們生氣的原因主要有四種類型:
1.每個人看待事物的習慣
2.不留餘裕,把自己逼得太緊
3.把自己的規則強加在他人身上
4.自卑

接著我們來一一解析這裡面的內容。

首先是「每個人看待事物的習慣」。說白一點就是心態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工作上遇到困難,可能就會感到焦躁易怒,但同樣的問題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就覺得沒什麼好生氣的,就當作是挑戰解決就好。所以這裡有個重點就是:事情本身並不是造成挫折感或是生氣的主要原因,而是你看待事情的方式會影響你對整件事情的想法與評價。

我還記得著名主持人何炅曾說過:「通常事情都呀不垮人,會壓垮人的往往是情緒。」
所以每當我覺得焦慮、生氣煩躁的時候,我都會提醒自己,事情沒那麼嚴重,平復好情緒好,就能一一化解。

再來容易引起我們生氣的原因還有「不留餘裕,把自己逼得太緊」。這很顯然就是在講有完美主義的人,容易感到易怒。精神過度緊繃恐怕就是現代人生活的常態,長期處在高壓的競爭環境中,沒有多留空白與間隙給自己喘口氣,那當然容易會產生負面情緒。

接著就是「把自己的規則強加在他人身上」。這是職場中最常見的引起紛爭的問題。簡單來講,就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看待事物的標準,或稱為「價值觀」。而每個人因為不同的成長背景與經歷就會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但如果你太習慣將你以為的「應該」視作「必須」,那就容易會與他人產生摩擦,進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最後關於我們易怒的原因還有「自卑」。自卑感往往是與他人比較之後產生出來的情緒反應。當你越自卑就越容易感到焦慮、沮喪甚至是憤怒。你會嫉妒他人的好,然後處處與他人比較。當事情不如意的時候,就容易大發雷霆。

好,以上就是關於我們容易生氣的四種原因。緊接著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才能養成不生氣的習慣。


區分自力和他力之間的差異

書中特別提到我們之所以容易發脾氣、感到焦慮有很大部份原因是因為我們無法區分「自力」和「他力」之間的差異。自力指的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參與在其中的事情。你也可以把它當成自己的「影響圈」,而相反的就叫做「他力」,也就是靠他人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無法插手的事情,也可以當成是「關注圈」。

那為什麼區分自力和他力對維持平常心那麼重要呢?

因為我們很多焦慮的根源都是來自想要解決他力圈中的事情。也就是你老是關注著自己無法解決的事,那當然就會越來越心累,因為那不是你所能改變、所能控制的事。所以區分好自力和他力就是掌控情緒的關鍵。
學會區分它們,就能更好的穩定情緒,減少發脾氣的頻率喔。



創造餘裕

書中還有強調,要維持穩定的情緒,除了要懂得區分自力與他力,還可以通過主動創造五種餘裕的方式來保持平常心,培養不生氣的習慣。這五種餘裕分別是金錢的餘裕、身體的餘裕、精神的餘裕、時間的餘裕和人際關係的餘裕,接下來我就來一一做介紹。

先來講第一個餘裕叫做「金錢的餘裕」。顧名思義就是要讓自己身上保有多一點金錢,因為金錢是很多人煩惱的根源。但這裡講的金錢的餘裕可不是要你家財萬貫,而是告訴你,創造金錢的餘裕只需要注意以下三個重點就可以達到了。這三個重點分別是:明明還有錢,就不要老是說自己「沒錢」、保持收入大於支出,以及感受儲蓄多於花錢的樂趣。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明明還有錢,就不要說自己沒錢」。這一點乍聽之下好像很奇怪,但作者的意思是只要你銀行裡的帳戶存款餘額不是零,就不要常常把沒錢掛在嘴上。因為過度省錢很有可能就是你把自己搞的「手頭很緊」的根本原因。換句話說,明明帳戶裡就還有錢,但卻老是抱持著「這個月要再更省才行」,又或是「我繳的起這個月的帳單嗎?」這樣的想法就會一直讓自己陷入缺錢的狀態中。所以要想創造金錢的餘裕,你得要先改掉說老愛說沒錢的習慣。

再來講講第二個餘裕叫做「身體的餘裕」。所謂身體的餘裕就是儲存健康的老本,也就是讓體態維持在良好的狀態。如果身體感覺疲憊就會對精神狀態造成負面影響,久了還會失去做任何事的欲望和熱情。事實上,我們其實可以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重養生,記得把「充分休息」當作是第一要務,你就能一點一點積攢身體的餘裕。

接著來說第三個餘裕叫做「精神的餘裕」。通常來說當我們在金錢和身體都有餘裕時,就會自然擁有精神的餘裕。而作者提醒我們,精神的餘裕還有包含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因為只有內在的聲音才會告訴你自己真實的渴望,像是你想要做某些讓你真正喜歡的事,這件事可能不是你當前正在做的事。所以聆聽內在的聲音,並且遵照內在的聲音去實踐,就能創造出精神的餘裕。

作者也有提出一個簡單實踐的方法,就是當你突然有一個「想要做什麼」的念頭時,就在條件允許下趕緊去做。像是想要學會彈吉他,那就立刻報名課程去學,想要學習某個語言,那就拋下沒有時間的這個念頭,趕緊行動。這樣你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創造出可以實現自我的精神餘裕。

緊接著我們來到第四個餘裕,叫做「時間的餘裕」。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用」,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忙,總是抽不出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像這樣總是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的人,就會容易出現負面的情緒,特別容易感到沮喪提不起勁去做其他事情。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清空你的行程」。不要再把自己的行程排得非常滿,忙碌並不是件好事,要讓生活有多點留白的時間,逃離緊繃的生活,才能創造出時間的餘裕。

最後我們就來到了第五個餘裕,叫做「人際關係的餘裕」。比起前面幾種餘裕,這應該是最少聽到的。所謂人際關係的餘裕,意味著自己是否能夠妥善處理與別人之間的關係。我們生活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與他人互動,怎麼在人際關係中創造餘裕,同樣也是讓我們可以維持平常心的關鍵。

而要在人際關係中創造餘裕,你只需要知道三點原則就好,這三點原則分別是「不要跟自己討厭的人交往」、「明確的說No」以及「以關心和尊重的態度跟其他人互動」。

其中最後一點,「以關心和尊重的態度和其他人互動」最重要。像是很多人經常會和家人吵架,原因之一就是不想聽對方的意見,最後小事吵成了大事,你會發現自己永遠都在爭執中生氣度日。所以如果想創造人際關係中的餘裕,你就要記得無論你和對方的觀點有多不同,即使你覺得對方講的東西都是歪理,也要學會尊重,好好聽對方的意見,然後再適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結語

我自認為是個蠻會轉換情緒的人,因為我總是習慣「先處理好事,再處理情緒。」而這樣的心態幫助我,在面對緊急時刻時,可以維持平常心。

而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會更懂得運用其中區分「自力」與「他力」之間的事,也就是專注於那些你可以掌控的事,至於那些你無法掌控的,就隨緣吧。因為糾結太多你也不能改變什麼,那不如就好好做好自己能發揮影響的事就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好書分享,希望你也會喜歡我分享的書籍,覺得內容不錯也麻煩幫忙分享或是按愛心喔。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