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總是莫名焦慮,一想到上班就渾身不對勁?潘有花《上班路上心理學》

 


即使有遺憾,即使感到後悔,人生還是會繼續。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潘有花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5/02/27 

前言

相信有不少人,一聽到上班就會有莫名的焦慮。這種情況甚至在週一時會特別明顯,放完開心的假日後,一想到隔天一早要去上班,身體變渾身不對勁。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也表示你不是特例。

畢竟「不愛上班」是打工人共有特徵。

但問題是,真的有人「喜歡上班」嗎?

今天要為你介紹的這本書,同樣是來自「開根好」這個推廣閱讀的平台邀讀,讓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檢視關於「上班的心理狀態」,以及怎麼用心理學的方式處理在上班時會遇到的困境。



不要做沒有情緒的人

事實上,很多人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情緒起伏的時刻。而且往往在碰到事與願違的時候,情緒反應會特別大。然後當自己發了一頓脾氣或是生了一場悶氣之後,才會在事後後悔自己好像太衝動。想著要改變,最好成為一個沒有情緒的人。

但事實上,我們對「情緒」可能存在太多誤解。

情緒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它是可以最直接呈現出我們當前的心理狀態,如果你毫無情緒,你會不知道在危機時恐懼,在自己承受不住壓力時釋放。

所以「有情緒」不是一件壞事。

而重點是,當你「有情緒」之後,會選擇「做什麼」這才是關鍵。

有些人發現自己有情緒了,就會轉個念、換個心情讓你的情緒可以慢慢淡去,而有些人則是一定要發個脾氣之後才會釋放。

所以簡單來說,情緒之後的行為才會導致情緒這件事變得不好(或是好)。

而書中作者也有強調,「培養心裡韌性」會比「毫無情緒」來得更重要。

所謂心裡韌性,意味著你可以在承受壓力或負面狀況後,恢復成以前的狀態。

引用他在書中說的:「心理韌性和任何處境都保持類似的情緒並不一樣。雖然會有情緒起伏,但還是能重新回到之前的水平,這才是心理韌性的核心。」

那要怎麼培養「心理韌性」呢?

可以試著用人氣歌手IU推薦的方法,就是想著:

「我會在五分鐘之內改變這種心情,然後開始活動身體。」

這種方法就像是你想像這種負面情緒不會維持太久,很快就會好了。那這樣就不會讓自己一直沈溺於負面狀態下,可以盡快脫離陰影,振作起來。



弄假也是可以成真

另外,書中也有講到很多上班族遇到的問題,像是上班時總是「習慣戴著面具」。

這當然是一句隱喻,不過倒是讓我想起過去上班的時候,確實很習慣「戴著假微笑」工作。對著主管要面對微笑、面對客戶也要跟著保持笑容。

這種刻意裝扮的模樣,久了還真的會讓人很無奈。

但這或許就是成長必經的路,學會將自己隱藏在身後,然後笑臉迎人的面對每一天。

不過,雖然這種「假我」會讓我們不舒服,但作者是讓我們轉個念一想,現在這個笑容可掬、親切禮貌的人,雖然是我「裝扮」出來的,但或許我可以朝這個目標邁進,只要是可以讓自己變得比現在更好,說不定可以「弄假成真」。

就好像我之前曾經看過一個知名主持人的採訪,她在採訪中說:「我一開始是假裝自己很強大、很專業、很厲害,但後來裝久了,我好像真的變得越來越自信,也比以強更專業厲害了。」

而作者在書中也有引用一名韓國知名美食評論家白種元在採訪中說的話:

「一開始,我是假裝善良,後來受到大家的稱讚,就自然而然用那個樣子生活了。」

這也就是「弄假成真」的力量。

當然啦,這種方式要用在真的對自己有幫助、有進步的「假我」上。

比如:在公司裡你扮演的是脾氣很好、說話謙和有禮的人,那麼說不定你這樣裝著裝著,你就真的把這個假我變成真我了。

其實以結果來看,這樣也沒什麼不好。

但如果戴著這個面具讓你實在透不過氣、太累太難受,那真的還是得儘早面對自我,用真誠的態度和他人展現自我。

這樣久而久之,你在工作上的狀態才會越變越好喔。



結語

這本書是以一個章節一個章節來呈現,書中會揭露很多上班族容易遇到的問題,像是「怎麼說服他人」、「怎麼和討厭的同事或主管相處」、「怎麼說服他人」等。

都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理論分析,之後再給予實際的經驗與建議。

相信每個看過的人都可以從中獲得寶貴的「上班武器」,在上班路上更加順遂。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