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稚童的雙眼凝視戰爭:《二十四隻瞳》




即使人生經歷過再多苦難,我們仍要記得當初那最純粹最乾淨的心。




那是生活也是戰爭。並非戰爭波及生活,而是生活就是戰爭。

本書作者為日本作家壺井榮,故事起頭為昭和三年,結束在日本戰後一年左右的時間。

內容描繪一位初入教職生涯的菜鳥老師大石老師(學生因為她身材嬌小,大多稱之她為小時老師)到了偏僻的漁村部落教書。大石老師和那些剛上小學的一年級生漸漸有了情感。

故事主軸便是從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軸線出發,從十二位稚童的雙眼看出時代的變化。

他們自小便接受日本《教育敕令》一言一行以天皇作為最高信仰。人民的出生是為了戰爭也是為了天皇。大石老師眼看著這群無憂無略的孩童們漸漸長大步入社會,卻未曾真正擁有過童年時光。

或許,他們一生當中做過最像孩子的事就是瞞著家人組隊去找因受傷未能任教的大石老師。
戰爭時代,並未饒過任何人。

此後這群孩子的生活便一點一點走向可知的未來。所謂可知的未來即是女子嫁入或是賣給他人(因為家中沒錢),而男子則是步入戰場為國犧牲。

大石老師即使早已知道命運如此,卻無法擺脫這樣時代的浪潮。家中陸續有三人被戰爭帶向死亡。

「人捨棄身為人的一切特質,藉此存活下去,然後死亡。因訝異瞪大的眼睛難以闔上,閉上眼睛後還得影藏眼角流個不停的淚水,每天的生活都像是被某股力量追得到處逃竄。而且人還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如此生活,忘了要停下腳步,忘了要回望過去,連內心深處都變成粗礪的荒地。」

這是沉痛的告白,揭露的戰爭的可怕以及身處在戰爭中的人們困境。戰爭結束後另一個苦難才要開始。

那是個戰爭成為生活一部份的年代,無人能逃。

壺井榮用著最炙熱的雙眼看待這樣大起大落的年代,文字中深刻表現出無奈與沉痛的哀悼。但她並未將小說帶入無限的哀嘆與沉痛之中,小說結尾處,昔日的一年級生在經歷了戰爭之後紛紛回到老師身邊團聚,雖然已無法全員到齊,但大夥的心仍就像過去那般純粹而美好。

這就是壺井榮渴望彌補傷痛的方式吧,即使人生經歷過再多苦難,我們仍要記得當初那最純粹最乾淨的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