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自我破壞」?Brianna Wiest《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恐懼不會保護你,行動才會。擔心不會保護你,準備才會。過度思考不會保護你,理解才會。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布莉安娜.魏斯特
出版社:大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4/07/01

前言

第一次關注到這本書是因為它的原文書名很特別,叫做「The mountain is you.」。這句富含哲理的話,還一度讓我誤以為是一本小說。

後來經過細看才發現,這是一本關於「療癒」、「覺察」的書籍。作者Brianna Wiest非常擅於撰寫療癒與自我覺察類型的文章,除了這本書之外,大田出版後續還會推出她的系列作品,像是《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和《療癒,就從這一刻開始》(暫定書名)。

而這本《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的內容主要是探討「自我破壞」的行為,並直接明瞭的告訴你,阻礙你的那座山就是你自己。


什麼叫做「自我破壞」?

為什麼我們會成為阻礙自己的那座山呢?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你就得先從認識「自我破壞」開始。

什麼叫做「自我破壞」?

引用書中的定義:「自我破壞指的是,你擁有兩種互相衝突的欲望。一種是有意識的,一種是無意識的。你明明知道自己是多麼渴望推動生活往更好的地方賣去,卻依然出於某中原因而裹足不前。」

簡單來講,你目前過的生活不是你理想想要過的生活。你感覺自己離理想還有距離,但你不知道該怎麼消除這段距離。這個時候,你就會出現許多負面情緒,進而造成自我破壞的行為發生。

而常見的「自我破壞」並不是我們」並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會自虐或是自殘。凡是你曾經陷入自我懷疑、自我設限、恐懼未來之中,那你顯然就是落入了「自我破壞」的狀態裡。

這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常見,我們總是習慣了用過多的想像來應付未來,特別是想像不好的結果,用恐懼來面對未知。

然而,事實上就如同書中所言,那些你所想像的(特別是不好的事)基本上根本大多數都不會發生。

所以,你必須即時辨識出那些「自我破壞」的訊號,當你出現自我懷疑甚至自我設限時,請仔細留意,它究竟代表著哪些恐懼?哪些是真實?哪些只是假象。

漸漸地,從自我破壞轉而變成自我控制。你就能翻越那座名叫「自己」的那座山。


怎麼從「自我破壞」變成「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像是:「擁抱自己所有複雜的情緒」以及「不要試著讓自己快樂」。

這其實是在講同樣一件事,所謂擁抱自己所有複雜的情緒,意味著你不需要總是感到快樂。人有很多種情緒,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那都是最真實的反應。你需要學習「心理韌性」,懂得去理解它們、允許它們的存在。如果你選擇刻意把這些情緒埋藏起來,那從此往後你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會成為潛在的引爆點,你就會變得易怒且脆弱。

至於「不要試著讓自己快樂」這件事聽上去好像很反常識,但事實上這也是在告訴你,快樂無需特意追求。如同書中說:「快樂不是你可以追逐的東西,快樂是必須允許自己擁有的事情。」、「當你對不快樂的抗拒越少,就會越快樂。」

這讓我想到知名電影《腦筋急轉彎》中講到的一句名言:「We love our girl, every messy beautiful part of her.」

不用刻意快樂、不用壓抑悲傷,什麼情緒都有好有壞,重點是認識它、掌握它,最後再慢慢放下它。


結語

原本以為自己心靈勵志類型的書已經讀的很多,照理說讀完這本書心中應該也不會有太多波瀾。但萬萬沒想到,看完還是覺得很感動,也有被鼓舞到。特別它說中了很多人日常常見的自我破壞行為。像是「重起爐灶心態」、「完美主義」以及「執著於並不想要的事物」。

比如:「重起爐灶心態」就是我很常發生的問題。老是一直無法堅持完成一件事,總想著逃避遇到的阻礙再重新開始。就好像過去打遊戲遇到無法破關的環節,就會想著退出重新開始。這就是書中說的:「重起爐灶心態是一種把注意力從存在生活中的真正問題,轉移到別的地方的方法。」

而解決的方法就是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麼,這才不會一直盲目陷入不斷重複的死循環當中。
這倒是徹底點醒了我,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想清楚了再行動。

這樣被點醒的瞬間,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所以如果你最近剛好覺得做事提不起勁、老是感覺很恐懼焦慮未來,那這本書可以讓你轉換一種思維、變換一種心情,當你意識到自己正在攀爬一座山,不用害怕,那是你轉變的機會,慢慢走,總有一天能攻克它。

0 comments